打飞机

电磁频谱研究院召开2024-2025年度会议

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213作者:来源:打飞机 责任编辑:

   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要求,着力提升电磁频谱领域核心竞争力,2025629日,电磁频谱研究院召开2024-2025年度会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教授、新加坡院士马凯光教授、江苏省工信厅无线电管理局金雷局长、江苏省无线电监测站孙佩珂副站长、研究院战略指导组专家田畅教授与张磊教授、研究院副院长张小飞教授与董超教授,研究院各创新中心与研发中心主任、研究院教师、研究生与科研岗人员以及空天频谱智能创新班首批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天地一体频谱认知智能实验室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徐睿主持。

会议开始,研究院副院长董超教授汇报研究院年度工作。成立一年以来,研究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方向,坚持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协同推进,在高质量科研产出、重大项目论证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搭建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他对研究院的未来工作提出了明确期望,希望全院师生员工继续锐意进取,推动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在随后的成果发布环节,认知网络创新中心主任屈毓锛副教授聚焦低空智联网多模可靠通信组网难题,分享了中心在架构设计与核心方法上的系统突破,该成果有效应对了规模化应用中的通信覆盖瓶颈,为低空经济的繁荣提供关键通信保障。认知孪生创新中心主任朱秋明教授分享了立体电磁频谱态势图方向的标志性工作,阐述了中心提出的先进认知方法,有力推动了对电磁空间动态变化的深度认知管理进程。认知定位创新中心主任李建峰教授介绍了在目标探测定位领域构建的创新体系,特别是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载电磁辐射源测向定位平台,显著提升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与广域范围对高动态目标的精准捕获与定位能力,服务于国家安全与频谱管理重大需求。

认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周福辉教授则展示了具身智能与电磁频谱大模型的前沿探索,重点交流了智能体在频谱域理解、推理与自主决策能力上的跃升及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应用潜力。认知安全创新中心主任朱友文教授围绕低空安全管控平台建设汇报了最新进展,阐述了该平台如何综合运用多源信息与智能算法,为日益增长的民用及特殊场景低空活动提供体系化的安全保障能力。认知射频创新中心主任施永荣教授则带来了宽带异质异构集成相控阵天线及微系统方面的技术革新,该项研究致力于核心器件性能,为未来智能系统射频前端的高性能演进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核心技术支撑。

会议第三项议程是优秀科研岗与学生表彰。研究院副院长张小飞教授宣布本年度获得表彰的优秀科研岗与学生名单,在科研岗方面,主要考虑了出勤时间、技术水平与综合表现等因素,在学生方面,针对研究院的公差勤务参与度、学术成果显著性以及重大科研活动参与度分别设置了“家国情怀奖”、“学术贡献奖”和“科研贡献奖”。

董超教授和韩路高工为优秀科研岗员工颁奖

孙佩珂副站长和张磊教授为获得“家国情怀奖”的研究生颁奖

金雷局长和田畅教授为获得“学术贡献奖”的学生颁奖

吴启晖教授和马凯光院士为获得“科研贡献奖”的学生颁奖

金雷局长高度评价了研究院成立一年以来在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并表示研究院展现出的强劲科研实力和创新潜能,既令人振奋,同时也带来了推进区域频谱治理与产业支撑能力协同升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金局长坚定表示,依托研究院深厚的学科积淀、优秀的科研队伍以及明确的战略方向,研究院必将进一步强化其核心创新引擎与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的关键作用。

省工信厅无线电管理局金雷局长发言

会议的最后,吴启晖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与会嘉宾的指导支持、研究院全体师生与员工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吴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全面展示的各创新中心成果及展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他深刻阐述了研究院肩负的使命: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矢志成为电磁频谱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战略科技力量。

本次电磁频谱研究院2024-2025年度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研究院新一年度工作全面启动的关键节点和战略部署的重要开端。会议系统总结了过去周期的成效与经验,凝聚共识,科学规划了未来一年的发展蓝图和重点科研方向。它聚焦国家电磁频谱安全与智能认知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明确了新一轮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的核心任务,正式吹响了研究院向着更高目标奋力前行的号角,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